最近看到一段视频,是当今国画泰斗王镛对艺术价值的评论,他认为艺术的焦点价值在于个性,在于有缔造性。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,艺术的焦点价值不在于个性,也不在于缔造性,而是精神内在。
下面以中国山水画为例论证这个问题。(一)从学习历程看,首先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,其中包罗了笔法方面的勾皴,也包罗画理方面的造形能力,另有跟哲学有关的阴阳问题,这些技术问题都是可以教给学生的。
但这些仅仅是画画的基础,另有更高端的工具是不能教的,那就是画外的功夫。能不能成为一个顶尖的国画艺术家,除了依靠扎实的技术功底,还必须依赖富厚的画外功夫,这个画外功夫就是文化修养。所以向来许多国画大师都谈到一个问题,譬如两分时间练字,两分时间画画,六分时间看书。
这六分时间看书,就是让人打破技术层面的局限,去获得更多的认识、更多的文化熏陶,经由一番洗礼之后就是文化修养了,然后回过头来用这种画外功夫指导自己举行创作。技术层面过关,可以创作出有个性有缔造性的艺术精品,当今书画界的国展就有许多这样的作品。然而有个性有缔造性的神品、逸品必须是后者才有这个条件,明确这一点,也就明确了当今为什么是一个没有国画大师的年月,没有重视文化修养啊!《芥子园》内里就有一句话:画,小技也,然进之则近乎道。这句话也印证了上面的所说的情况。
(二) 一篇文学作品,它的焦点价值不在于遣词造句有多好,文辞有多华美,文章结构有多合理,叙述得多有条理,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元素,是基本需要的工具,真正焦点的价值在于它的思想层面上。国画艺术也是这样。书画,不在于视觉打击,也不在于个性,书画的价值在于能不能给人一种熏陶,能熏陶,才叫文化,所以书画家必须要有文化修养,作品必须有清气,有雅气,有正气,有正能量的工具在内里,引导别人的心灵往高处走。那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工具,如果能用语言表达的,就不是极优秀的作品了,大音希声,那是形而上的工具。
好的书画能养眼洗心,技法一味的精到,缺乏文化因素没有内在也是没多大什么价值的。(三)从书画生长史的角度来看,中国书画发生后,有文化有修养的知识分子主导着书画的生长,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特色,所以中国书画能发生神品逸品。另外,这一点必须也要指出来:古代的文人崇尚正直清高,这个条件很重要。如果是非颠倒之后,势必会影响着审美的偏向,缺乏正能量的认识,能画出至真至善的作品吗?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知道,个性和缔造性,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之后就可以到达了。
但真正到达艺术巅峰的,必须还得依靠画外的文化修养功夫,画品和格调才是焦点的价值,个性和缔造性不是追求得来的,技术过关,可以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,探索出有个性有缔造性的作品不是特别难的事。画外功夫的积累,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,是求不来的,那是水到渠成的,要否则孙过庭也不会发出人书俱老的感伤了。
提倡个性和缔造性,容易导致拔苗助长,让学习的民风变得更浮躁。传统国画的高度,必须是有天赋而又有文化,书法特别好,然后又下了一番苦功才建设的。现在有一些孩童的画也是不错的,这些孩童有天赋,不需书法、不需功底、不需文化修养,确实也能画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画,但那肯定不属好的中国画。
现在学院的书画教育,着眼点在技术层面上,确实也只能如此,但这个时候就向学生提倡个性和缔造性,未免有点过早。现在国展的评选,清除纯传统气势派头的作品,就是向这些可怜的炮灰通报一种错误的信号!问题是,入选者也未必是有个性有缔造性,他们也是在重复着导师们的画法。说了这么多,不是排挤他人,仅仅是告知那些急于创新想出结果的人,不要着急!好幸亏线条上磨炼一下,好幸亏画理上深入一下,我以为这样出结果更靠谱,许多工具是水到渠成的,而非盲目实验,这样反而会少走弯路!有实力的画家去探索是没问题的,因为他的功底和他的文化修养在支撑着他,画出来的作品也是有一定实力的,可是,探索的历程中,不要忘记文化方面的充电。如果自己连条勾线都不外关的话,确实没须要做一些花巧的探索,时光名贵啊,正确的认知很重要,让你没有辜负你的青春!。
本文关键词:开云手机版官方下载,艺术,的,焦点,价值,不,在于,个性,也不,缔造
本文来源:开云手机版官方下载-www.boyue365.com